拨开心头云雾,营造健康心理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我们每个人心情都能阳光灿烂吗?不能。阴晴雨雪,风云变幻,天气总在变化之中。同样,没有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学习办、市心理卫生协会举办了一场讲座,邀请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就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构建这个话题,与铜陵市心理卫生界、社区工作者以及部分市民进行了交流。张宁教授是江苏省重点学科(精神科)带头人,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卫生问题普遍存在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时心里吓了一跳,有调查显示,人群中心理问题存在比例居然达到17.5%,意味着100个人中有17.5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这个数据相当惊人。按照另外一份文献表述,中国至少有1.73亿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的达到了精神障碍的程度。”在讲到心理卫生现状时,张宁说道。

他说,如果把短暂的失眠、偶尔存在的焦虑都算在心理卫生问题之内,这一数据远远多于我们的想像。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精神障碍、精神卫生问题不解决好,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这点毫无疑问。

人们极少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在1.73亿人中有九成以上即1.58亿人从来没有接受过精神卫生专业医生治疗,这就可怕了!有问题不去治疗,可以想像这里有多少隐患在其中!

他说,真正的精神障碍、严重的精神障碍达到精神病状态的,倒也没有那么多,大约只有1%左右。心理问题大部分是焦虑、抑郁、物质(烟酒毒品)滥用(依赖)等。这些虽说不太严重,但也有一些令人恐惧的事情,如抑郁症,长期摆脱不了的话,就会导致自杀。我们经常从媒体上获悉,某某知名人士或者官员自杀、失踪的事情。调查显示,自杀者当中约70%都跟抑郁相关。虽说抑郁伤害的是患者自己和家族,但是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精神压力。

患者无法承担他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能,无法履行社会职责,无法养活自己,直接给社会造成负担。

这么1.73亿有心理问题的人,只有8%的人寻求过帮助,而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仅占5%。

社会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

张宁说,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从内心里把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当作有精神病。其实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和真正有病相差很远。

“我们在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时候反复讲,心理咨询的最佳服务对象是,有困惑的正常人,而不是病人!可是我们在训练的教室里,让学员们互相扮演医患关系做实验时,一方对另一方说,我建议你去接受心理咨询。然后我们问那个被建议的人是什么反应,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人第一反应是:你才有病!”

“把接受心理咨询当做有病,这在人们当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不对的!这是对心理咨询、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误解!”

现代人随时承受心理应激

除了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疾病以外,现代人时刻面对各种心理应激!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跟职业有关,比如医生、教师、警察等面临的困惑、压力更大。

人的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调动多了就会耗竭。

“大家有个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寿命已经不是到中老年时期出问题了。一些年轻人突然猝死,这跟压力过大、节奏过快有关系。”张宁。

最近10多年,心理卫生界、精神卫生界关注一个热门话题,叫做职业倦怠与耗竭。这个话题成为热门,是因为问题发生率很高,大家都没有寻求专业医生治疗的经历,尽管问题很严重。严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躯体疾病方面,如高血压、肠炎、心律失常、皮肤病,甚至癌症等等身心疾病,这都跟压力过大有关;一是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等,有的还会出现别的问题。

“对此,大多数人会说,这跟自己压力过大有关,这不是病,不是问题。实际上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

“为什么工作上同样一个要求,有些人不出问题而有些人会出问题?一定程度上这跟压力来源、性质、大小有关。毫无疑问,外来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问题。”

人的解压能力有大小

可是处在同样的压力下,不是所有人都出问题的。这让我们想到,这不完全是外界的压力大,还跟他的个体有关系,跟他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关,跟他化解外界压力的能力有关。

张宁说,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办法及时化解,否则一直存在心里当然要出问题。我们化解问题的渠道是否恰当?是否健康?从长远看是否有益?这就是一个问题。

他说,造成压力的来源有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认知特点、组织氛围、个人责任、角色,还有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尤其是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承受的压力更大,既要搞好工作,又要操持好家务。

压力还来自日常困扰。比如上班路上塞车,塞车了着急也没用,正确的做法是,老老实实在车里呆着吧。可是有相当一些人塞车后不停地按喇叭,左冲右突抢道穿插。这样做当然会增加日常烦恼。

他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外界压力不是唯一的作用。

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作为当事人自身的因素,包括驱动力或是动机。动机越强,成就越高,越想干事就越能干好事,但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张宁说,10年前,他在做门诊时经常会遇到35-37岁这一年龄段的富翁们,那时他们的家产都在千万元以上,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呢?他们说心里很苦恼,觉得自己好失败。从常人来看,无论如何也是成功人士啊!否则怎么成富翁呢?应该说他们是很成功的,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失败?很烦恼呢?

问题出在哪?张宁跟他们讨论:你在20来岁掘到了第一桶金时,你怎么看待自己?他们说觉得很成功、很能干,机遇很好,自己也很努力。到30岁左右变成了百万,企业发展得很顺利。张宁问,30多岁你怎么想?他们说依然觉得自己很成功,自己很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张宁说,再往下达到千万以后你怎么想?他们说还是那么想。不过想法有些变化,什么变化?他们说,当自己20多岁,就想自己应该是百万富翁,当自己30多岁时又想应该是千万富翁,当35岁左右时,又觉得自己至少是亿万富翁或公司应该进入全国500强!张宁说,你做到了吗?他们说,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这是出了什么问题呢?张宁说,他们不是不成功,而是成功的标准随着业绩的攀升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调到了已经脱离现实的程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愿望就是这样不经意地发生着变化,经常被自己的成就蒙蔽着。取得了成功,就觉得自己一直这样能力无限。

人口流动影响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变迁,流动人员越来越多。1965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2%,到了1995年为30.3%,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首次超过50%。大家是否知道,人口流动、身为移民,都会带来心理压力。

张宁以自己举例说,他是南京第二代移民,虽然从心理上基本踏实下来,但是直到第三代才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作为第二代移民,他从小承受着来自父母的影响,父母带着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承受着外在的压力,不认识人,操外地口音,跟周边不熟悉,总有种不安全感,总怕受到本地人歧视。

他说,移民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需要两代人才能消解。

现在各地都在大搞城市化建设,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民失去土地,失去了原来的身份,成为新市民。他们被称为外来人口,或叫农民工。张宁说,这样的称呼,其实是对他们的歧视。

家庭结构变化加快,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中国的离婚率一直是很高的。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他分析说,那是因为一开始结婚是盲目的,不是感情导向,而是完成人生使命,所以就轻易离婚了。同时还有别的因素助推高离婚率,那就是责任心。

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疏导机制,就是当一个人有了心理困惑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帮助,有困惑知道向谁倾诉,有了心理疾病能够得到治疗。

寻求更多的支持

生活中、工作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怎样应对。

三点能够支撑一个平面。张宁用三个指头从下面托举一张纸成了一个平面,他说,如果我们仅有这三个支撑点,那么一个支撑出了问题,我们就会立刻崩溃。所以要让这个平面保持稳定,我们应该发展四个、五个甚至更多的支撑点,这样一个出了问题,就不至于出现全面崩溃的后果。

因此,我们要有社会适应性,那就要提高各种应变能力,增加阅历和工作经历。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