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VS面谈 哪种交谈更诚实?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曾经我们的交流模式很单一,大家只能面对面聊天。后来有了电话、手机、EMAIL、QQ、微博,我们的交流手段多了,交流方式也变了。

可眼下有了这么两个说法。A君说,人们发短信的时候更诚实;B君却说,比起视频聊天,文字短信聊天让人们更容易撒谎,因为简单。

到底哪个说法更靠谱?你是“面聊”的时候更真诚,还是短信的时候更靠谱?让咱们来看看这个“诚信”话题。

短信和面谈到底哪个靠谱?

就在昨天网络上,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理学观点出现了,因为事关诚信,关注度还颇高。

一个是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他们发现,人们在发短信时更加诚实,也更愿意给出细致精确的回答;不管他们多忙碌,也不会在发短信时撒谎。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短信有充足的编辑和思考时间,交谈则需要马上作答;更可信的解释是,短信是写下来的文本,而不是说出口的语言。

可就在英国的一项角色扮演实验中,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实验发现,人们在发短信时更可能撒谎;相反,如果通过视频交谈进行,人们的描述最可靠。研究人员认为,情感和肢体语言在不经意间可能会泄露你的不诚实,但在发短信时,这些线索就会被隐藏起来。频繁的目光接触,或者紧张不安的手部活动都会为不诚实提供线索。

这下好了,两个观点自己打起来了。到底是短信的时候我们更诚实,还是看得见人的情况下交谈,更容易让我们获得“真相”?

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撒谎?

在请教心理学专家前,我们先对10个人进行了一个微型的小调查,看看他们在哪种交流方式下,最容易不说真话。

记者给了这10个人不少选择,面谈、电话聊天、手机短信、QQ信息、视频(音频)聊天,让他们思考一下,自己在哪种场合下,更容易吐露真言,或者反过来“不说真话”,结果,其中8个人都承认,自己在选择短信一类的文字沟通模式中,更容易找借口、说假话。其中一位仁兄的发言或许很有代表性,“我觉得面对面撒谎负担太大了,要找好借口,还要表演得像模像样,才能骗过去,很累很麻烦。但是短信就不同了,只要借口说得通就OK,所以有一点事情很容易就会找借口搪塞掉,心理也没啥负担。这也算是一种说谎吧?”

只有一个被调查人明确告诉我们,“我觉得和人交谈的时候有表演性质,为了气氛什么的,当然会做很多修饰,也会说谎。相反短信没必要掩饰,怎么想怎么来,所以我觉得是短信更老实。”

【专家】

面对面说谎技术难度更高

在听了金陵晚报记者的问题后,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笑了,“比起面对面交流时撒谎,短信撒谎的难度肯定要低得多。要知道,当你心里的想法和嘴里的内容不一致时,你的毛细孔已经背叛你了。”

桑志芹介绍,在我们进行日常交流时,语言文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我们的表情、眼神、动作、姿态,都提供了很多的信息给对方参考。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所思所想与口头表达内容不一致的时候,他在语言之外的部分就会表现出一些不协调。之前曾经很流行的“微表情”,其实就是从这点出发,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还有他的话真实度如何。相反,不管你是用聊天软件发送短信,还是手机短信聊天,都只需要给予文字内容就好了,这种时候要提供的配套信息少,说起谎来当然是轻松得多。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专家欧红霞主任医师则告诉记者,“我觉得从前一个研究来看,与其说短信的时候更容易说真话,不如说思考后做出的书面回复可能更严谨、更有逻辑性。毕竟面谈的随机性、即时性高,逻辑严密程度不如文字,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出现,但不一定是说谎。”

那么,既然发送文字短信时,说谎变得更简单,或者说,说谎的“成本”下降了,这会不会催生更多的说谎行为?对于这个推论,专家们却并不完全认可。

“真要分析说谎行为,就得具体看每个人面对的情景,还有说谎的动机了吧。”欧红霞表示,“比如这个人的性格如何,是一贯诚实还是本来就不可靠?他交谈的对象是什么人,是很信任、很亲密的人,还是敷衍甚至对抗的关系?他所处的环境如何?说谎的动机是否强烈?他能够从这个行为中获利多少?……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是不是会说谎。”

比如一个爱说谎的人,在面对面交谈时也常撒谎,面谈并不能降低他说谎的可能性;当然,也有少数人可能恰好反过来,比如一个有表演倾向、喜欢吸引他人注意的人,在面对面交谈时由于存在“观众”,所以表现得更加夸张,甚至偏离现实,这种时候就算他主观并不打算“说谎”,客观所表达的内容也不一定真实。

短信常“失实” 但不一定是撒谎

专家们提到了另一个现象,就是你在短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被说谎”。什么是“被说谎”?通俗来说就是,你主观没说谎,可对方误解了你的意思,以为你没说真话,于是你就“被说谎”了。依此类推,还有“被冒犯”、“被争吵”等等问题,闹到最后会发现,原来是误会惹的祸。偏偏在这个短信交流发达的年代,随着通讯变得简便,这种误会却越来越常见。

“还是短信惹的祸。”桑志芹教授告诉记者,“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短信渠道获得的信息不全,加上个人解读、接收信息时的偏差,才会引发误解。”

刚刚也说了,咱们在面谈时,有语言、有动作、有表情、有姿态……结合这些信息,听的那一方自然知道你是在什么状态下,表达什么想法。可要是换成短信,这些信息首先被砍了大半,语气表情都不见了,只有文字。更糟糕的是,对方在解读时还得再打一个折扣——他倒是可能结合情绪来解读,可惜结合的不是你所表达的情绪,而是他个人的情绪体验,这种时候,解读出来的内容很可能就和原意相差甚远。

“好比我约你吃饭,你和我说没时间。正常情况下,你随口一说,大家都不会很在意。可要是短信发送,每个人的解读就不同了。同样是‘没时间’3个字,心态平和的人看了可能觉得没什么,本来就心情不好的人看了也许会觉得对方语气很‘冲’,要是小情侣没准还能为此吵一架。”桑志芹教授举了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短信的内容也会偏离事实,可这就真的不是说谎惹来的麻烦了。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