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获评6项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近日,中山大学教务部发布了《中山大学关于表彰第十一届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评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本次获奖成果是我院长期以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通专融合为路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工作中的特色与成效。

 

获奖成果介绍

01“标准为基,强化通识”的“5+3”一体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一等奖)

  image-20230802092440-1

第一完成人 黎尚荣

主要完成人:黎尚荣、姚瑶、吴舟、杨补、刘莹、李鸣、陈璐

 

成果简介:

       “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主阵地,秉承中山大学“三基三严三早”优良传统,以医师岗位胜任为目标,于 2017年率先提出“5+3”一体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

       以临床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附属医院临床实践通识课程群,更新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创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教学指引,创设课程师资团队制度,建立5G智慧教学平台等举措,经过5年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构建起内容系统、团队有力、运行有效、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解决了临床实践教学标准缺乏、更新不及时、青年医师岗位相关通识教育不足、传统教研室组织形式无法满足临床实践教学需求以及传统教学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且无法实现动态质量监控等问题,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与学生。

       通识课程模式、师资团队模式、教学标准与指引在全校、全国推广经验。

 

image-20230802092513-2

“标准为基,强化通识”的“5+3”一体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02“以考促学、以评促教”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

  image-20230802092525-3

第一完成人 吴玲玲 

主要完成人:吴玲玲、崔金晖、李萍、张媛、郭佩玲、王青青、黄敏丽

  成果简介: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明确指出,医学院校在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产科传统的临床教学评价模式仅采用终结性评价,缺乏“教与学”的沟通,存在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诊疗思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缺乏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教师因无法及时反馈而错过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时机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6年开始探索“形成性评价”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于2018年初步建立形成性评价方案,随后5年先后在产科见习和实习医师带教、技能大赛培训以及住院医师培训中实践,构建了包括“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教学查房与病例讨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修正与改进的机会,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产科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

 

image-20230802092538-4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流程图

 

03“混合闭环、全境模拟、内化于心”的《精神病学》混合式教学路径(二等奖)

  image-20230802092557-5

第一完成人 张明 

主要完成人:张明、关念红、郑俩荣、甘照宇、王珊珊

  成果简介:        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公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精神病学》课程传统教学存在内容抽象复杂、理论实践脱节、职业认同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基于关联主义和新构建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为导向,以“混合闭环,全境模拟,内化于心”为理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全境模拟教学、信息技术赋能、打破时空壁垒、学科交叉覆盖、深化精神世界”实现“让理论立体生动、让实践触手可及、让思政内化于心”,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强调思维的培养,形成“理论+思维+实践”三位一体的精神医学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精神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了大量符合新医科背景下的新型医学人才,兼具普适性和推广性。

 

image-20230802092612-6

《精神病学》教学改革流程图

 

04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儿科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image-20230802092635-7

第一完成人 牟一坤 

主要完成人:牟一坤、潘莉、唐本玉、蔡耘、陈凯云、黎雅婷、黄春花、唐新意、朱顺叶、陈壮桂

  成果简介:        医学生对儿科学有畏难情绪和忽视现象,导致参与度不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为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造就创新型的卓越儿科人才,团队以翻转课堂为主线开展教学改革,联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翻转课堂中自学内容涉及面广、影响学习效率的情况,利用微课、BOPPPS等教学模式助力课前和课中的主动学习,探索开展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快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兴趣和自学能力,启发临床思维。通过CBL教学法联合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促进主动学习。          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团队、思政素材库建设等6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医学生为儿童健康服务的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高层次上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image-20230802092647-8

儿科实习中翻转课堂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实施路线图

 

05优化创新与交叉融合:新形势下传染病学整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image-20230802092704-9

第一完成人 时红 

主要完成人:时红、张晓红、林炳亮、李学荣、汪雪兰、陈达标、庞毅华

  成果简介:        新形势背景下,传染病疾病谱的演变、学科间交叉、基础实践脱节等给传染病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及思考。202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工作要点强调了加快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医学教育改革。          在此背景下,教研室建立了传染病教学整合方案,从教育观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着手,通过理论和实践整合、基础和临床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等措施,解决了基础医学知识与传染病临床课程脱节、传染病不断更新但教材内容滞后、临床实践和理论教学脱节以及实践教学中病种局限性等问题。同时注重对课程改革的动态评价,针对不同阶段的改革情况进行评价反思,反复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成果实践4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高,自2022年开始已逐步推广应用,获得同行好评,关注度高。   image-20230802092717-10

传染病学整合教学实施路线图

 

06“协作共享、师生兼顾、专普并重”的传染病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二等奖)

  image-20230802092739-11

第一完成人 吴元凯 

主要完成人:吴元凯、熊静、时红、庞毅华、陈达标、张晓红

 

成果简介:

       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以及学术进展不断,而纸质教材更新缓慢,加剧了传染病学教学的难度,加上其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以及临床教学案例资源、师资力量等在各大院校分配不均等问题,迫切需要建设新的传染病学网络教学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

       团队以“突破时空、共建共享、师生兼顾、协作交流、专普并重”为核心理念,建立了集优质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手机教学和科普平台、教师成长和培训平台、教学研究协作交流平台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教学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和师资共建共享,专业教育和科普教育齐头并进,解决了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电脑端学习不够便捷、专业和科普教育无法兼顾、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协作不足等问题,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加速了教学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image-20230802092753-12

传染病学手机端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教学成果奖是荣誉,更是动力。我院将继续秉承优良教学传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获奖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促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