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丨我院3项医疗技术通过广州市高新、重大技术项目申报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近日,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确定广州地区临床高新和重大技术项目名单的通知》,我院3个项目通过申报,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项,重大技术项目1项

       两项高新技术项目分别是:任杰团队的“大体积甲状腺结节单次完全消融术”王辉团队的“‘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一项重大技术为:彭亮团队的“人工肝新模式组合(DPMAS序贯低剂量PE)治疗HBV-ACLF的临床医疗新技术”

       技术项目建设周期自2024年至2026年,为期3年。广州市卫健委对通过申报的项目给予相应资金支持,确保项目运营稳健,切实提高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项目简介

大体积甲状腺结节单次完全消融术

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任杰团队

项目参与人:

任杰、尹庭辉、吴涛、郑博文、谭雷、郭晓敏、何玉婷

项目内容:

        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治疗通过结节体积缩小有效改善结节引起的美容问题及压迫症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甲状腺功能等优势。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作为外科治疗的替代方法,并逐步在国内推广应用。

       单次完全消融可使结节消融后获得更好的长期疗效,有效降低结节的二次治疗率。然而,甲状腺周边毗邻的重要结构众多,单次完全消融大体积甲状腺良性结节容易出现不良事件甚至严重并发症。如何平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矛盾,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单次完全消融,是大体积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治疗技术亟需解决的临床瓶颈难题。

       中山三院超声科任杰团队自2016年率先开展“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治疗”,已完成甲状腺结节消融超过 1000 例,甲状腺结节单次完全消融率达 90%,尤其对于大体积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优化消融策略,形成”大体积甲状腺结节单次完全消融术”核心技术方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消融治疗策略。

       团队在既往不断探索的前提下,提出大体积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单次完全消融的全新个体化策略:

(1)合理的消融术前方案规划是保证大体积甲状腺结节消融疗效且达到单次完全消融的关键步骤,多点平行进针法比单点扇形进针法更容易达到单次完全消融。

(2)保证大体积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过程安全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液体隔离带法及移动式消融、杠杆撬离技术可保证消融治疗过程的安全,减少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持续大量液体隔离带法,确保大体积甲状腺结节的消融治疗过程对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术中及时准确评估消融范围是否完全覆盖结节范围是另一核心问题。团队引入术中超声造影评估即时消融范围达到精准疗效评估。

       本项目中,中山三院任杰团队拟制定大体积甲状腺结节单次完全消融术的规范化技术方案及操作规程,通过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学习班等形式,以基础理论授课、消融病例讨论、常见问题答疑、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培训内容,将该策略向国内省市消融基地推广,同时带动广州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image-20231017083226-1

任杰团队在进行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

 

 

“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王辉团队

项目参与人:

王辉、陈川、凌聪、罗伦、张保豫、黄腾超、唐淼、吴智敏、孙军、郭英

项目内容:

复杂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的特殊类型,自然病程差,死亡率高达50%,需要积极处理。部分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的复杂动脉瘤,无法行开颅夹闭,而单纯介入治疗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因此,“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成为最佳治疗选择。

 

       “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是指在复合手术室(既能完成开刀手术、又能完成介入治疗的手术室)内先后完成颅内外血管搭桥和介入下载瘤动脉闭塞术,一次性根治复杂颅内动脉瘤,其具有以下优势:①一次性解决复杂颅内动脉瘤;②不袭扰动脉瘤,避免术中破裂风险;③降低手术难度,易于推广;④缩短开颅手术时间,降低颅内感染风险;⑤ 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速术后康复。

       作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代表性技术之一,“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已获得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应用。中山三院神经外科王辉团队于2016年在广东省内较早开展该项技术,并在国内外率先运用双支STA-M4搭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山三院王辉团队针对“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开展了系列研究,并进一步优化了手术方式,形成了多种可选择的 “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式,可为患者定制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方案。

       团队针对复杂颅内动脉瘤开展的多种 “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术:

1. 颅外-颅内长桥血管搭桥+载瘤动脉闭塞术:

       颅内外长血管搭桥,通过桡动脉或者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实现了颅外血管血流向颅内的直接引流,流量大,可明显改善脑组织的血流灌注。

2. 颅外-颅内短桥血管搭桥+载瘤动脉闭塞术:

       与长桥血管相比,短桥血管具有桥血管相对容易获取、创伤减小、手术时长缩短的优势,同时患者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 颞浅动脉双分支/枕动脉-颅内动脉搭桥+载瘤动脉闭塞术:

       针对病程长,术前载瘤动脉远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下降明显或仅需要流量补充的复杂颅内动脉瘤,团队对手术方式进一步探索:不取移植桥血管,直接利用颞浅动脉的两条分支(即双支STA)/枕动脉(OA)与大脑中动脉MCA远端血管分支M4段/小脑后下动脉PICA进行吻合,搭桥完毕再联合介入的方式进行载瘤动脉栓塞。

4. 直接颅内-颅内搭桥+载瘤动脉闭塞术:

       对于部分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可根据动脉瘤特征行直接颅内-颅内搭桥。

 

       本项目中,中山三院王辉团队拟建立复杂动脉瘤“一站式”复合血运重建研究队列,实现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一站式”治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image-20231017083317-2

一站式血管重建术式之一:双支STA-M4搭桥+载瘤动脉栓塞术

 

 

人工肝新模式组合(DPMAS序贯低剂量PE)治疗HBV-ACLF的临床医疗新技术

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彭亮团队

项目参与人:

彭亮、许文雄、谢婵、郑丽花、张烨琼、罗秋敏

项目介绍: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率极高,国内研究表明:一、二、三级乙肝肝衰竭的90天死亡率分别为35.9%、73.5%和100%。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多,肝移植亦受到诸多限制。人工肝治疗是极为重要的肝脏功能替代治疗和肝衰竭的挽救治疗手段。但长久以来,人工肝治疗的实际推广应用与临床研究的精准实施,受到下列限制和制约:1、各地区治疗理念和术式选择存在认识差异;2、推广应用受到“血浆匮乏”等实际困难的制约;3、临床研究与实践存在“精准化”“个体化”与“标准化”的矛盾,一直以来欠缺高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等。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对人工肝治疗乙肝肝衰竭存在较多的不同意见,亟待高证据级别的规范临床研究给与证实。

       本项目采用的是两种目前最常见的人工肝治疗模式(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的组合,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与大量实践,证实这种组合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例数由2020年的仅5例,快速发展到2021年的500例和2022年的742例。

       血浆置换通过分离处理患者的血浆,补充等量新鲜冰冻血浆,可清除肝衰竭毒素和某些致病因子,补充肝衰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等必须物质,针对性地纠正肝衰竭导致的代谢紊乱。但血浆置换需要大量血浆(每次>2000ml),受血浆供应量限制,且治疗后容易反弹。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的广谱吸附柱,不仅能够吸附胆红素,还能够清除炎症介质和代谢产物,不耗费血浆。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由于治疗过程中对凝血因子的消耗和抗凝剂的使用,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两种治疗模式的组合,可以优势互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组合治疗可以共用一套体外循环血液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由于不需要更换管路,整个治疗连续进行,可减少堵管和感染的风险。

       本临床技术项目创新地采用固定的人工肝组合模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低剂量血浆置换,先后在早期HBV-ACLF和中期HBV-ACLF患者中进行了严谨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证实了这种治疗模式组合的安全性、有效性,项目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另外,本团队最新的回顾性研究还初步发现:这种人工肝组合模式,较常规的血浆置换模式,在早期(两周)疗效及患者经济花费方面,均存在一定优势。

       因此,团队将在目前临床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低剂量血浆置换”与其他人工肝治疗模式及其组合的优劣,及其“精确适应症”,力争明确各种人工肝治疗模式的“最佳适应症”,为HBV-ACLF患者做到精准化、个体化的人工肝治疗。另外,在上述基础和我院“五个五工程”的资助下,联合本团队前期的“人工肝联合干细胞治疗HBV-ACLF” 的临床研究基础(Combination Treatments of Plasma Exchange and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 Clinical Trial in China.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2019 Feb 4; 2019:4130757. IF=3.869),进一步明确人工肝联合干细胞治疗HBV-ACL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造福患者。

image-20231017083405-3

本项目技术示意图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