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发现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新证据!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团队开展的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是该领域迄今为止纳入病例最多的研究,发现术后再狭窄比例仅4.8%,主要并发症比例无增长,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为该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证据,有利于解决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难题。该研究结果以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drug-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的学术论文(乔寒子医师为第一作者,王以舟主任为通讯作者)发表于The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中科院小类一区,影响因子 8.572)。

乔寒子为第一作者,王以舟为通讯作者发表文章

颅内动脉狭窄在中国的发生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研究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的并发症,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但多发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纤细/迂曲等因素制约了支架置入;介入术后可能出现再狭窄,亟需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药物涂层球囊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缺乏临床证据。

针对以上临床瓶颈,王以舟教授立足患者病情与需求,潜心钻研,着力探索新技术以提升临床疗效,是亚洲最早尝试应用该技术的医生。2015年以来,王以舟教授不断总结临床经验,2020年对共35位患者的39条狭窄颅内血管的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研究发现,术后再狭窄比例低至8.3%,结果发表于Clinical Neuroradiology。

本次研究回顾了2015年至2022年共242位颅内动脉狭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案例,科学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为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这种无支架植入的介入新技术,具有减少出血风险、可能降低部分高发支架术后再狭窄、弥补部分血管支架无法置入、价格相对低廉、方便CT和磁共振检查的优势。

A.椎动脉长段狭窄(30-40毫米);

B.药物球囊扩张整段狭窄血管;

C.术后扩张开的狭窄血管;

D.六个月后造影随访发现治疗后的血管完全修复,并且没有任何再狭窄迹象。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在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省名中医黄培新教授、黄燕教授、学科带头人蔡业峰教授带领下,发展成为国家卫健委脑死亡评定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脑病)诊疗中心、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和五星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培训中心。先后牵头成立了岭南脑病医疗联盟(联盟单位超过200家)、“粤港澳中西医结合康复联盟”,构建了国内知名专家领军,具备临床型中医专才、临床型西医专才、临床型中西医结合专才、临床科研型专才、科研方法学专才等的学科队伍。包括全国名中医1人,广东省名中医3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3人,教育部香江学者1人,广东省优秀中医1人。

中心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复医学科为主攻方向,发展10余个亚专科,开发近20种特色疗法及10余种院内制剂,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显微手术和神经介入结合、康复与治疗结合的“一站式”诊疗中心。学术影响力及专科影响力较强。

大德路总院脑病六科是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重要成员,目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脑病专科)诊疗中心的重点亚专科、“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在王以舟教授带领下科室以神经介入、神经血管显微外科为发展方向,目前具备开展所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能力,年完成手术例数超过600台,并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以药物涂层球囊取代支架实现创新突破。科室传承广东省中医院深厚的中医脑病经验和理论,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促进卒中患者康复,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症状。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