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教授步入国际著名杂志《名人堂》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近日,我院肺研所(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亮相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肿瘤》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吴一龙教授传奇般的学术历程,以及学科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观点。

 

        美国癌症协会官方杂志《肿瘤》出版CancerScope特色专栏,对国际上各个领域有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做First Person profiles的介绍。“吴医生的研究推动并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现状,目前他和新生代研究者都专注于寻找肺癌治愈的方法。”这是在2023年4月刊号上,该专栏从学术起步、研究历程和贡献三方面介绍了吴一龙教授的个人学术历程的标题。

 

20230413-11.jpg

 

        吴一龙教授在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访谈,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分享其宝贵经验和洞见,其英文精选版发表于2023年2月23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Career Center(职业中心)推广栏目中。

 

20230413-12.jpg

 

        《肿瘤》人物传:吴一龙教授的个人学术历程


        1、不满治疗现状而改变治疗现状


        吴一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接受外科医生的临床培训,行医将近8年的时候回顾性地整理过去20年肺癌手术患者的病例,发现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并没有得到提升,他意识到患者的生存主要受限于治疗手段的匮乏,因此仅仅当一名做手术的医生是不够的。


        这样的认识促使吴一龙教授开启了他的研究之旅,即基于对肺癌基因通路改变规律的不断认识寻找更佳的肺癌治疗方法。吴一龙教授认为自己最有价值的研究是建立了EGFR作为肺癌治疗的临床靶点,之后他还设计了第一个临床试验,是在EGFR突变、II/III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比辅助靶向吉非替尼和标准化疗的疗效,研究结果在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进行报道,这个研究开启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的新模式;而后他作为PI牵头国际性III期临床试验(ADAURA),建立了奥希替尼作为早期NSCLC辅助治疗的新标准,并获得美国FDA及世界其它50多个国家的批准上市。


        他说“EGFR的故事不仅仅在于显著延长患者生存,还在于将这种精准治疗思路推广到其它靶点的发现和验证,如ALK/ROS1等。基因特征指导下的临床决策已经使无数肺癌患者获益,而且今天‘将肺癌转变为慢性病的理想’成为了可能”。


        2、肿瘤学家的成就之路


        吴一龙教授目前担任了90个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其结果改变了肺癌治疗的格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他坚定地认为精准医学的改变及循证医学为将肺癌变成一种慢性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吴一龙教授在多个研究组织担任重要角色,包括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华人胸外科协会(主席)、美国外科医生学院(fellow)、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董事会成员、欧洲肿瘤学协会中国区代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事务部成员。


        吴一龙教授创办了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他认为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CTONG成立于2007年,由中国超过40家肿瘤中心联合形成的研究联盟,其目的在于加快肺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及药物获批。他说“这个研究联盟推动中国医生和研究者的学术贡献被世界所看到及认可”。


        3、展望未来


        吴一龙教授说道“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实现肺癌治愈的可能,基于这样的愿景,我们需要尝试预测疾病复发和转移,并在肺癌发展为无法治愈之前根治转移性克隆”。最后,吴一龙教授特别提到,广东省肺癌研究所为年青人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土壤,为肺癌患者提供多学科诊治模式的服务,他认为他的学生已经在他们各自选择的临床和研究领域逐渐成为冉冉上升的明星,他说道“培养年轻一代不断地给我带来满足和快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吴一龙访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


        1、学科建设五要点


        第一,所有研究的立足点必须是改变临床实践,而且所有研究必须对标国际水准。近20年来,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是推动临床肿瘤学进展的主要动力;近5年来,免疫治疗也是推动力之一。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绕这些方向开展跟国际接轨的临床试验,并按照国际水准完成。


        第二,我们所有的研究都遵循全球学术界公认的规则,例如GCP原则等,以帮助我们尽快融入国际肺癌学界。


        第三,我们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与团队传承。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成立不久,我们就按照国际准则推动科室和团队建设,推荐一批年轻人参与国际多中心试验,学习临床试验的国际标准。目前,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已经在培养第三代领军人物。


        第四,必须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我们根据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发起了多项重磅IIT研究。这些研究均在国际上引起较强反响。


        第五,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顶级医院成立了一个全国性临床试验合作组织——CTONG,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临床试验。


        2、人才培养的七点经验


        第一,青年医师必须掌握英语、学术软件以及临床统计学基础知识等三种基本技能。为帮助大家提高英语水平,我们在查房、病例汇报以及工作汇报时均用英语进行。我们并不强求发音准确,但一定要能做到用英语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此外,年轻医师运用统计学知识考虑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对其开展工作大有裨益。


        第二,青年医师在职业生涯起始必须发表一篇对其研究领域的综述,以全面了解该领域进展,做到在思索未来研究工作时胸有成竹。


        第三,鼓励探索精神。例如,我们要求所有人员参加会议时必须要发言,甚至规定所有人参加国际会议都必须要向讲者提问。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年轻医生探索精神,未来才能做出有创新性的科研。


        第四,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我们内部会严格审核所有试验数据,确保真实性。我们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求真务实的品质。


        第五,建立激励年轻医师的机制。当年轻医师有好的研究方向时,研究所资源会向他们倾斜,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第六,我们今年开始按照肺癌的分子分型划分不同团队,每个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探索,以提高我们的研究深度。


        最后,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人,我们设有淘汰机制。

 

20230413-13.jpg

“治愈肺癌患者,我们需要在肿瘤转移前提前预测并消灭它。“——吴一龙教授

 

张嘉涛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